编辑手记 |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是一部原创纪实文学作品,于2023年2月出版,是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扶持和推动下,由辽海出版社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这一重大时政节点精心策划和编辑出版的重点主题出版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本书就入选2022年
《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是一部原创纪实文学作品,于2023年2月出版,是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扶持和推动下,由辽海出版社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这一重大时政节点精心策划和编辑出版的重点主题出版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本书就入选2022年
9月26日,沈师二校教育集团东平湖分校的校园里,上演了“在阅读中遇见成长”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当代知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受邀走进校园,与师生们共赴阅读之约,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创作故事,传递信仰力量。
2025年9月26日,沈师二校教育集团东平湖分校的校园里,上演了一场“在阅读中遇见成长”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当代知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老师受邀走进校园,与师生们共赴阅读之约,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创作故事,传递信仰力量。
2025年9月19日上午,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文学与理想专题学习讲座在北方图书城铁西新玛特店召开。知名军旅作家、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胡世宗受邀为大家作报告。辽宁省作家协会一级巡视员孙伦熙、辽宁省直机关工委二级巡视员李占国、辽宁省作家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著名诗人胡世宗先生以“敬献英雄的颂歌”为题,从8月31日至9月9日,相继创作并发表了九首诗作。这些诗,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英雄的崇高礼赞,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著名诗人胡世宗先生以“敬献英雄的颂歌”为题,从8月31日至9月9日,相继创作并发表了九首诗作。这些诗,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英雄的崇高礼赞,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在文学艺术界引发热烈反响。广大作家、艺术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8月16日,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由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藉保护中心)、辽宁省图书馆学会承办,中国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辽宁省作家协会、沈阳出版发行集团协办的《辽宁省图书博览会》在辽宁省图书馆举办。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引导他们在书香浸润中反思过往、重塑认知,激活内在改造动力,8月8日,沈阳未成年犯管教所联合辽海出版社、北方图书城共同举办“书香润青春 护航向未来”主题宣讲活动。此次活动以阅读为桥梁、以宣讲为载体,为未成年罪犯搭建汲取精神养分
6月10日清晨,看到胡世宗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信息,他将连续发布《洪流放歌一一我写雷锋60年》,并适时转发一些反馈意见。我觉得,这是胡世宗先生热爱生活的热情不衰减,创作激情不衰减,奋进的脚步不衰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再呈现,践行雷锋精神的再体现
6月10日清晨,看到胡世宗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信息,他将连续发布《洪流放歌一一我写雷锋60年》,并适时转发一些反馈意见。我觉得,这是胡世宗先生热爱生活的热情不衰减,创作激情不衰减,奋进的脚步不衰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是弘扬雷锋精神的再呈现,践行雷锋精神的再体现
阅读笔记从何谓机会,到如何识别、抓住、把握、运用、创造和转化机会,从名人谈论机会到作者感悟机会,从锁定稍纵即逝的机会,到努力锚定机会改写人生的历史,娓娓道来,丝丝入扣,浸润心田。
昨晚,在沈阳录制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端午特别节目《奋楫家国沈水欢歌颂端阳》播出后,引发了沈阳各界的热议。沈阳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沈阳的学者、作家、朗诵家以及普通市民,倾听他们的感受。
昨晚,在沈阳录制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端午特别节目《奋楫家国 沈水欢歌颂端阳》播出后,引发了沈阳各界的热议。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沈阳的学者、作家、朗诵家以及普通市民,倾听他们的感受。
胡世宗尊师重友比许多人想的更细致,与师友交流更融洽,相处的时间更长久。这是我梳理有关文稿的直观感受,更是他半个多世纪秉承坚持理念,“扯出一根线,缠成一个团”,用心动情对待良师益友的真实写照。
本组文稿解构自《李又然影像志》摄制组及其《任性的玛丽亚纳》剧组等双线建构。《李又然影像志》2023年8月8日开机,按志鉴体例以“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 “李又然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 构成版本叙事——影像志可替代或强化口述历史,不可替代或超越众多著
我虽然知道胡世宗重感情,文章出手快,写东西几乎一气呵成。然而,当看到他缅怀追思的文章数量多,容量大,时效强,免不了产生些许疑惑,他创作的工作那么繁重,时间安排紧张有序,哪儿来的时间,篇篇悼文动之以情,细致入微,时间准确,事情来龙去脉清清楚楚……
我在梳理“尊师重友堪楷模”专题文稿的两个月时间里,不仅更加感受到胡世宗先生作品与人品的卓越,有一种“重识君”的厚重感,而且对《胡世宗日记》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有了一个认知上的飞越。
这段时间,比往日紧张充实,总感到时间过得快,不够用。总感到异常兴奋,时有闪光的金句,感人的文字,让人心动的故事。总感到自己书读的太少,知识太贫乏,大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之感。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胡世宗先生一视同仁,平易近人、友善待人、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更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尊师重友的社会意义,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